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記者陳品雯/報導
  為了輔導原住民地區農業發展,開發多元化及特色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月27日在大南澳教會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宜蘭縣大南澳地區有機油茶栽培管理班,有來自大南澳地區、南澳原鄉及外縣市農民學院學員共襄盛舉,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大南澳地區及南澳原鄉,位處宜蘭縣最南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嵐層疊、溪流清澈,是一個發展友善耕作的良好環境。目前大南澳地區由張興仁牧師組織當地農民成立大南澳地區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有機米的栽種,並以「牧師米」品牌行銷各地。南澳鄉以原住民泰雅族居多,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觀光景點及原始自然生態,而在地特色作物為段木香菇、山蘇、枇杷等。
  黃鵬場長親自主持開訓,並表示農改場定期會到部落辦理訓練,減少族人舟車勞頓之苦及資訊不足困境,許多農民學院結訓學員亦接獲訊息特地撥冗到偏鄉來學習,顯示對農業技術有迫切需要。本次訓練主軸為苦茶,苦茶是長期作物,用心栽培種植後4、5年就可以有穩定的經濟產量,長期投入就可以有長期收入,未來還可以留下做為子孫資產,是值得推薦的作物。
  課程內容由該場部落窗口林文華助理研究員規劃安排,針對大南澳地區農民需求及部落環境發展可行性,推廣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農作物-苦茶,並以友善耕作方式栽培,區隔一般苦茶油市場,希冀為當地農業開創新的產業,活絡地方經濟。苦茶籽可榨油,全台油茶生產面積達1,104公頃,年產量約2,422公噸,主要產區在嘉義縣、新北縣、南投縣及花蓮縣。宜蘭縣目前僅有冬山、三星、蘇澳、礁溪有零星栽培,而大南澳地區、南澳原鄉環境較少受到污染,具天然屏障,發展有機苦茶是絕佳的處所。
  本次課程安排以有機油茶為主軸,包含油茶有機栽培技術、油茶有機病蟲害管理等課程,由農改場作物栽培及植物保護研究人員為農民做詳細的介紹。另外針對友善環境資材使用,安排有機液肥效果評估、有機液肥製作原理解說及製作等課程,製作部份為了讓農友能夠達到「學中做、做中學」學習效益,現場由農改場土壤肥料研究人員親自示範後,再請農民操作。
  大南澳地區有機稻米產銷班的農民,平均年齡高達60至70歲,年輕人大量外移造成當地人口老化,近年來大南澳農業經靈魂人物張興仁牧師帶領復耕動了起來,牧師藉此為年輕人找到回鄉務農的道路,亦安排青年回鄉整體農業環境營造-以青年農民角度視之課程,邀請第一批百大青年農民陳帥之為農友及年輕學員介紹如何善用年輕優勢、政府資源及創新思維,走出自己從農之路。
  再遠的部落,農改場的行動教室就到那裡!只要部落有農業輔導需求,農改場責無旁貸。農改場對農民遇到農業技術性問題必定給予回饋,同時亦會做好協助轉介的角色,請農民好好運用農改場資源。


圖:大南澳地區零星栽培苦茶。

圖:全體研習學員合影。

圖:大南澳地區農友最引以為傲的牧師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