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花宜地區農業經營 凝聚有機產業共識
記者陳品雯/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全面性推廣花蓮及宜蘭地區農村有機產業,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青年農民從農,引導農友以有機農業守護家園,1月22日於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辦理「104年度創新農業經營與友善環境」課程,從守護宜蘭到創意行銷,獲得學員熱烈迴響。有鑒於此,花蓮農改場1月29日於玉溪地區農會再次舉辦研習課程,邀請花蓮南區認同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之農會、農友、休閒農場業者、民宿經營業者、青年農民、原鄉部落等共64位參與。
研習課程特別邀請在地對有機農業頗有成就的農友與行銷創意青年共同參與,並邀請玉里「奇客邦」社團從文化與藝術看農村發展。首先是發揮小農行銷創意的「天公伯ㄟ米」李林皇講述青年從農、綠生農法經驗,以及建立與消費者互動的心得。以農企業概念經營的牧蟲園有機農場顧問楊世卿暢談有機農法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介紹減少雜草防除之要領,並利用雜草製作有機堆肥,種植蔬菜以多樣性栽培及生物防治概念減少防治資材使用,建立生產與生態平衡機制,實務經驗獲得學員共鳴。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羅永清介紹原住民傳統農作方式與建立部落農產業特色行銷,他說目前所倡導的樸門農法與傳統原住民農作方式相符,原鄉部落傳統耕作智慧仍可在花東地區、屏東及蘭嶼等地區觀察記錄,而原鄉部落可以其年齡階層及緊密的群體關係建立社區型產業。
龍鳳甲良質稻米運銷合作社陳靜娟經理介紹以契作概念幫助農友進行行銷工作,讓農友能安心生產的概念,同時合作社也推廣減藥生產與減少殺草劑使用,並以共同採購降低農友生產成本的成效,合作社能發揮互助合作精神,提升水稻品質,未來亦將幫忙農友轉型有機栽培為目標。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顧問胡文偉,介紹以故事行銷概念,並以自身協助玉里國小少棒隊及卓溪鄉玉米聖誕樹的故事作為社區行銷農產品的過程,引導學員思考品牌創造的想法。花蓮農改場最後分享獲得服務品質獎的心路歷程,鼓勵學員善用改良場資源提升生產效益與產業六級化發展。
花蓮地區發展有機農業已屆滿20年,有機面積達1千公頃,有機農法多元發展;從產量提升到提倡生活與生態的有機,農業正逐漸加入人文與藝術元素,顯示出東部農村正吸引崇尚自然與人文關懷所形成的有機價值鏈,與有機村的理念推廣逐步接軌。
研習活動期盼未來有機農業能透過多元的參與,發展出整合的產業文化,藉由一群人的促進,讓花蓮對於土地價值領先台灣其他縣市,同時將觀光資源轉換為農村地產地消、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契機,讓小農生產方式與生態多樣性的優勢,得以讓花蓮、宜蘭地區農村真正的富足安樂。
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羅永清分享原鄉部落有機栽培傳統智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