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創新花宜地區農業經營 凝聚有機產業共識

創新花宜地區農業經營 凝聚有機產業共識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全面性推廣花蓮及宜蘭地區農村有機產業,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青年農民從農,引導農友以有機農業守護家園,1月22日於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辦理「104年度創新農業經營與友善環境」課程,從守護宜蘭到創意行銷,獲得學員熱烈迴響。有鑒於此,花蓮農改場1月29日於玉溪地區農會再次舉辦研習課程,邀請花蓮南區認同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之農會、農友、休閒農場業者、民宿經營業者、青年農民、原鄉部落等共64位參與。   研習課程特別邀請在地對有機農業頗有成就的農友與行銷創意青年共同參與,並邀請玉里「奇客邦」社團從文化與藝術看農村發展。首先是發揮小農行銷創意的「天公伯ㄟ米」李林皇講述青年從農、綠生農法經驗,以及建立與消費者互動的心得。以農企業概念經營的牧蟲園有機農場顧問楊世卿暢談有機農法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介紹減少雜草防除之要領,並利用雜草製作有機堆肥,種植蔬菜以多樣性栽培及生物防治概念減少防治資材使用,...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記者陳品雯/報導   為了輔導原住民地區農業發展,開發多元化及特色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月27日在大南澳教會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宜蘭縣大南澳地區有機油茶栽培管理班,有來自大南澳地區、南澳原鄉及外縣市農民學院學員共襄盛舉,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大南澳地區及南澳原鄉,位處宜蘭縣最南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嵐層疊、溪流清澈,是一個發展友善耕作的良好環境。目前大南澳地區由張興仁牧師組織當地農民成立大南澳地區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有機米的栽種,並以「牧師米」品牌行銷各地。南澳鄉以原住民泰雅族居多,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觀光景點及原始自然生態,而在地特色作物為段木香菇、山蘇、枇杷等。   黃鵬場長親自主持開訓,並表示農改場定期會到部落辦理訓練,減少族人舟車勞頓之苦及資訊不足困境,許多農民學院結訓學員亦接獲訊息特地撥冗到偏鄉來學習,顯示對農業技術有迫切需要。本次訓練主軸為苦茶,苦茶是長期作物,用心栽培種植後4、5年就可以有穩定的經濟產量,長...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有機村環境教育 啟動優質農村旅遊

有機村環境教育 啟動優質農村旅遊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103年起輔導富里鄉農會協助有機村村民成立環境教育解說班,並透過一連串的訓練課程讓學員認識在地農業休閒與社區資源,整合區域性農業生產與休閒旅遊,提升富麗有機樂活聚落之遊憩品質。為了延續與加強學員之解說能力,於104年1月20日於富里鄉農會辦理「104年度富麗有機樂活聚落環境教育研習」課程,學員對課程安排及講師專業知識給予高度評價。   花蓮區農改場劉興榮課長也特別感謝富里鄉農會與有機村村民多年來的支持與鼓勵,未來有機村將朝向地產地消與六級產業發展,運用在地的人、物、地、產、景營造出有機村的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提供優質的解說服務與體驗活動,讓遊客認識有機村產業價值。   研習課程特別邀請台灣觀光學院研發長崔震雄與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光中,針對農產業六級化及環境教育實踐之課程前來分享實際操作之經驗,崔震雄研發長表示,過去講求消費者滿意度,現在六級產業追求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共鳴度,不只注重功能,更...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曙光海番茄 吹海風健康生長好鮮甜

曙光海番茄 吹海風健康生長好鮮甜 記者陳品雯/報導   位於花蓮豐濱鄉海邊的港口部落最近有一塊番茄田開始成熟了,紅紅的櫻桃番茄掛在枝條上令人垂涎欲滴,這是農友陳鎮妹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成功種植的有機小果番茄,由於有含鹽分的海風吹拂,造成番茄生病的病原菌並不適合生存,因此番茄植株十分健康,也因海風吹襲,別有一番風味。   陳鎮妹表示,當初海邊有塊地不知道要種甚麼東西,以前都是種植甜菜及野菜,經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員輔導,建議可以種植櫻桃番茄試試,因番茄可以在海邊高鹽土壤種植,且為抵抗這種逆境而自然使果實糖度提高。在花蓮農改場人員指導之下,從選擇品種、整地搭棚架及整枝修剪開始,到現在終於開始收成,目前每周可以採收50公斤供給部落的有機班契作銷售,剩餘的賣給朋友銷售,由於番茄風味佳,目前銷路大好。   農改場助理研究員王啟正表示,由於當初陳鎮妹農友想要種植高單價的果菜作物,而有機果菜類比較嬌貴,在潮濕多雨的花蓮必須使用遮雨設施才能種出少病害的有機果菜,陳鎮妹農友的農...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外海捕不到魩鱙魚 漁民赴議會陳情 罰款未結清禁止漁民出海捕撈 議長賴進坤裁示縣府再與漁業署協調

外海捕不到魩鱙魚 漁民赴議會陳情 罰款未結清禁止漁民出海捕撈 議長賴進坤裁示縣府再與漁業署協調 記者張麗英/報導   花蓮縣魩鱙漁民由花蓮區漁會秘書李凱民帶領下,於15日上午10點至花蓮縣議會陳情表達訴求,由議長賴進坤及議員林宗昆親自接見,並邀集花蓮縣農業處長羅文龍、漁牧科長黃耀興共同聽取漁民訴求,會中氣氛和諧、討論熱烈。   花蓮區漁會漁民代表表示,西部海岸距岸1000公尺深度6公尺,東部海岸距岸1000公尺,深度差不多有500公尺,花蓮海域與西部海域完全不同,政府應了解這個問題點,外海根本捕不到魩鱙魚,離岸500公尺內才有魚可捕撈,政府要了解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每天取締、裁罰。漁民在接收裁罰後與花蓮縣政府協調罰款分期繳納,目前均繳款正常且已繳納近半,但在今年要出海進行捕撈作業,卻禁止我們出海是何道理?   花蓮縣政府漁牧科長黃耀興向陳情漁民代表說明縣府處理立場,有關魩鱙漁業漁船規定於距岸500公尺以外海域作業,縣府係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之規範原則「禁漁區為距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