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番石榴產期調節好 夏季價格免煩惱

番石榴產期調節好 夏季價格免煩惱 記者陳品雯/報導   番石榴為周年生產的果品,可利用修剪及套袋方式控制上市期,爭取好價格,因夏季高溫期果實發育快速,成熟期及產量易集中,且夏季市面水果多,為番石榴消費淡季,農糧署籲請農民應適度修剪留果,減少夏季留果量,以生產高品質之秋冬果,才能有合理利潤。 可修剪及疏果調整夏果留果量 移轉至秋冬果   農糧署表示,夏季番石榴產量集中易造成價格波動,近5年6-8月果菜批發市場價格普遍偏低,9-12月消費需求高價格較穩定,因此特別籲請農友適時疏果,調節產期,穩定市場供應。該署並已輔導彰化縣溪州鄉產地辦理講習會,由彰化縣溪州、二水、社頭、員林、永靖、埔心鄉等6個農會辦理標竿研習,教導果農產期調節技術,以分散供果,在夏季期間讓果樹休養生息,進行合理化施肥強化樹勢,移轉生產秋冬果,俾提供消費者最佳品質番石榴。   番石榴營養豐富且抗氧化力高,經中興大學專家研究,其維他命C含量是蘋果的50倍,奇異果的4倍;抗氧化力為蘋果的7倍,奇異果的2倍,可謂為果中之王,果汁即使在稀釋100倍以後,對亞硝酸鹽的清除率仍可達91%,為最佳之養生保健水果,台灣擁有最適合的氣候風土搭配栽培技術,一年四季皆能品嚐優質的番石榴,為健康...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好吃山苦瓜來自宜花-花蓮2號有機上市

好吃山苦瓜來自宜花-花蓮2號有機上市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苦瓜「花蓮2號」上市以來深獲消費者好評,這種特殊偏白色之中小型山苦瓜,長橢圓形,果長約14~16公分,平均果重160~180公克,是適合鮮食的最佳品種,104年第一期作已經結果即將在市場上與大家見面了。   花蓮農改場表示,苦瓜「花蓮2號」果實大小適中,果型及顏色都很討喜,栽培容易,生長期長,適合鮮食外,加工作成苦瓜茶及苦瓜粉等相關產品都很適合,目前已授權給4家業者農民生產種苗,授權生產以來,生產之鮮果及苦瓜茶等都受到消費者喜愛,再次購買的消費者很多,預期將有更多鮮品及加工產品上市。   山苦瓜一直是花蓮地區的特產,花蓮農改場經過多年的育種過程,將具高雌花特性的種原與優良的地方種雜交成為高產的品種,品質穩定,口感佳,果實含豐富之維生素C、葉酸及膳食纖維,不論鮮食、炒、滷、打果汁、煮湯或茶飲都很適合,該場研發的山苦瓜品種參與國科會國家型計畫苦瓜研究團隊研究試驗,證實具保健功效,值得推薦給農...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稻草好好用 可別再燒掉

稻草好好用 可別再燒掉 記者吳思怡/報導   環保局日前上午於富里鄉農會舉辦「農業廢棄物勿露天燃燒推廣說明會」,由花蓮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倪禮豐講師,宣導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對空氣品質、身體健康之影響及環保相關法規,並推廣稻稈就地腐化翻耕入土,減少化學肥使用,進而維護生態環境及降低稻草燃燒行為和分享稻草再利用實例。   倪禮豐指出,露天燃燒產生大量濃煙多為細小塵粒,也是目前備受關注的細懸浮微粒(PM2.5),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將提高肺部發病機率,因此千萬不要貪圖便利,危害自身與大眾身體健康。   環保局長饒忠則認為,露天燃燒稻草不但造成空氣不良,影響空氣品質,更嚴重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希望藉由宣導活動讓農民了解如何透過各種方法與管道使稻草再利用,如就地掩埋方式,不但可增加地力、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更可提供菜農菜園鋪面、編織稻草藝術品及裸露地鋪面等。   他也表示,農忙收成之後,部分農友會將農業廢棄物(稻草)就地燃燒處理,不僅影響空氣品質及人體身體健康,也會影響行車視線,危及公共安全,經環...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穗稻熱病防得好 確保產量無煩惱

穗稻熱病防得好 確保產量無煩惱 記者陳品雯/報導   葉稻熱病今年於花蓮各地區已有零星發生,玉里鎮之三民、大禹、松浦及客城等區域又較其他區域明顯。近日正值水稻之孕穗及抽穗期,加上氣候不定的環境條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請農友多注意田間葉稻熱病的發生情形,避免穗稻熱病對水稻生產造成的傷害。   穗稻熱病之發生是靠同期葉稻熱病上的孢子,經由風、雨水或露水散播感染,主要會發生於穗頸、枝梗、穀粒及護穎等部位,其中以發生於穗頸者對產量的影響較為嚴重,罹病穗頸上呈褐色病斑,嚴重時罹病部位以上會造成稻穗白化乾枯而減產。另外,發生於穀粒的穗稻熱病病斑則為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後穀粒會不充實或為不稔粒。   預防勝於治療為穗稻熱病的防治要點,本場建議農友們可隨時留意花蓮農改場的疫情發生預測及疫情通報等資訊,或至花蓮農改場首頁之「稻熱病疫情現況」查詢,了解目前稻熱病發生情形並掌握防治時機,另建議於水稻抽穗前3~5天及齊穗期可徹底施藥一次;而易發生稻熱病的山區水稻田區,其防治時機要稍微提早。防治藥...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穗稻熱病防得好 確保產量無煩惱

穗稻熱病防得好 確保產量無煩惱 記者陳品雯/報導   葉稻熱病今年於花蓮各地區已有零星發生,玉里鎮之三民、大禹、松浦及客城等區域又較其他區域明顯。近日正值水稻之孕穗及抽穗期,加上氣候不定的環境條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請農友多注意田間葉稻熱病的發生情形,避免穗稻熱病對水稻生產造成的傷害。   穗稻熱病之發生是靠同期葉稻熱病上的孢子,經由風、雨水或露水散播感染,主要會發生於穗頸、枝梗、穀粒及護穎等部位,其中以發生於穗頸者對產量的影響較為嚴重,罹病穗頸上呈褐色病斑,嚴重時罹病部位以上會造成稻穗白化乾枯而減產。另外,發生於穀粒的穗稻熱病病斑則為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後穀粒會不充實或為不稔粒。   預防勝於治療為穗稻熱病的防治要點,本場建議農友們可隨時留意花蓮農改場的疫情發生預測及疫情通報等資訊,或至花蓮農改場首頁之「稻熱病疫情現況」查詢,了解目前稻熱病發生情形並掌握防治時機,另建議於水稻抽穗前3~5天及齊穗期可徹底施藥一次;而易發生稻熱病的山區水稻田區,其防治時機要稍微提早。防治藥...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農機維修DIY 農民從此不再假手他人

農機維修DIY 農民從此不再假手他人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解決農友農機具故障排除問題,養成自行修護的能力,有效降低農業經營成本,5月8日至10日與花蓮高職農業職業學校合作辦理農業機械簡易保養檢修進階選修班,有來自全省各地共30位學員參與,包含百大青農、產銷班班員、原鄉農民及專業農民等,為期3天訓練獲得熱烈迴響,學員表示獲益無窮,並對課程安排及講師專業知識給予高度肯定。   花蓮高農鍾順水校長表示,該校的農業機械科已轉型成生物產業機電科,未來重點會朝向自動化控制,期盼學員除了要有傳統農業機械維修常識及技能外,亦應了解自動化控制如植物工廠應用,也安排學員參觀該校自行研發的植物工廠。最後,鍾順水校長表示該校的生機科老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專業知識,鼓勵學員多向他們取經。   大部份學員們均備有一台以上的小型農機具,除了田間操作使用及簡易保養外,遇到無法自行維修及保養仍須仰賴農機行,造成田間工作停滯不前,無形之中也增加農業經營的成本,花蓮農改場希望增進農民...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鳳梨釋迦10年來外銷成長500倍

鳳梨釋迦10年來外銷成長500倍 記者陳品雯/報導   農糧署表示,近年來鳳梨釋迦在國、內外市場皆很夯,外銷實績逐年成長,由93年外銷量18公噸攀升至本年產期(103年11月至104年3月)9,276公噸,鳳梨釋迦香甜有特色,品質優良,10年來外銷成長500倍,今年比去年再增加16%。該署為拓展外銷,於鳳梨釋迦主要產區輔導設立優質鳳梨釋迦集團產區,生產規格化、高品質果品供應外銷,深受好評,訂單持續成長,今年可望續創外銷佳績。 優質集團產區產地價格穩定   農糧署強調,為持續提昇品質並拓展外銷市場,該署自100年起整合重要產區產銷班設置優質鳳梨釋迦集團產區,導入專家輔導與安全管理體系,加強生產端與銷售端之整合以穩定供貨,及加強農藥使用與管控,輔導集團產區訂定自主農藥管控制度,生產安全果品與建立品牌;本年產期(103年11月至104年3月)出口量為9,276公噸,與去年同期7,747公噸相較,增加16%,佔鮮果外銷量48,604公噸之2成,外銷成績持續亮麗,產地收購價格每公斤平均70-...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花蓮蘭花產業雙喜臨門 國際蘭展大放異彩

花蓮蘭花產業雙喜臨門 國際蘭展大放異彩 記者陳品雯/報導   花蓮蘭花產業雙喜臨門,第一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參加2015年台灣國際蘭展,共有5株優良參展花分別獲得4座新花優秀獎等13個獎項,為全國各改良場所中獲獎數最多機關。第二喜為吉安光豐蘭園劉定榮先生獲得國際蝴蝶蘭聯盟(IPA)頒發之「傑出育種成就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黃鵬場長特於3月18日赴該蘭園頒發「蘭育超群」匾額,以表揚其在蝴蝶蘭育種上的卓越表現。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種優秀單株參賽規模為世界第三大的「2015年台灣國際蘭展」,該競賽由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世界各地及台灣的蘭花專家進行評審,本場育成的蝴蝶蘭新品種表現優異,獲得各國評審肯定,成績揭曉包括Phal. Hualien Twilight Star品種於小花組取得1座第三獎;Phal. Hualien Pink Apple等4品種也於代表優異新育種表現的新花組取得4座新品種個體獎。另有美國蘭花協會(AOS)評審銀牌獎(AM) 4座、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評審銅牌獎(BM)...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崙山布農族學習現代化耕作技術

崙山布農族學習現代化耕作技術 記者陳品雯/報導   為協助崙山部落朝向有機農業發展,振興傳統友善環境的自然耕作模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3月6日在崙山活動中心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花蓮縣崙山部落雜糧與特作栽培管理班,有來自崙山部落、卓溪鄉其它部落及玉里、花蓮農友,甚至遠道台北的學員亦來共襄盛舉,另與會來賓有卓溪鄉公所、玉溪地區農會輔導單位共同關心部落發展,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崙山部落位於花蓮縣卓溪鄉之最北端,西接中央山脈,南臨立山村,東界玉里鎮三民里,北接瑞穗鄉舞鶴村,佔地面積約659公頃。部落總人口數約700人,部落以布農族為主,其次為太魯閣族。部落農業腹地廣大,早期主要種植梅、李及苦茶樹等作物,但因栽培技術未精進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以致於產業逐漸沒落。崙山具備天然阻隔環境,長年維持自然的栽培形態,適合發展友善環境的有機農業,近年來部落人士積極振興農業,計畫從傳統農業開始振興部落產業文化,同時積極爭取相關單位經費與資源,因而在各輔導單位的資源及專長結合下,使部落農業發展卓有成效。 崙山部落長年維持自然栽培   副場長范美玲主持開訓,並肯定大家在農業上打拚與付出。范副場長表示,黃鵬場長重視原住民農業,推動親民的行動教室,請農改場研究人員直接到部落傳遞農業知識。因族人正面回應讓農改場輔導熱忱有增無減,希冀為部落發展特色農產業。農業推廣課課長劉興榮表示,農改場精心設計的花宜農情WAY...

育苗土蒸汽消毒機 提升有機水稻生產

育苗土蒸汽消毒機 提升有機水稻生產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推動有機水稻栽培技術,以落實行政院農委會樂活有機及永續農業的施政方針。繼開發「連續式稻種溫湯消毒機」之後,現又成功研發「連續式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使水稻栽培達到全程有機,並提升秧苗品質。   花蓮區農改場多年來積極推動有機農業,尤其在水稻有機栽培技術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先後開發「連續式稻種溫湯消毒機」及「連續式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以高溫滅菌方法取代農藥處理,防治水稻秧苗期藉由種子與土壤傳播的數種病害,如苗徒長病、苗立枯病、稻熱病、胡麻葉枯病等。綜合採用稻種溫湯及育苗土蒸汽消毒技術,不僅可以達到秧苗生產全程有機,減少農藥使用及對環境的污染,更可提昇秧苗品質,提高農民之收益。   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採物理滅菌方法,以高溫蒸汽消毒代替化學藥劑消毒。試驗結果顯示,使用蒸汽消毒機處理後的育苗土育苗,水稻生長快速,根系旺盛,不論秧苗株高或是乾重皆明顯高於對照組。配合溫湯消毒機使用,更能比慣用法提早4~7天綠化,具有強生長勢之優點。可縮短育苗時間,降低管理風險,間接增加育苗場之產能,舒緩搶秧之壓力。   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之結構,由鍋爐、蒸汽管路、蒸汽噴嘴、儲存桶、輸送帶組成。作業時,育苗土由儲存桶落下,藉由輸送帶輸出。同時,鍋爐燃燒產生高溫蒸汽,透過管路與噴嘴,將高溫蒸汽噴灑在輸送帶上的土壤,並以罩蓋減少蒸汽散失,使育苗土快速升溫,達到快速消毒、殺菌的目的。已開發之連續式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每小時處理土壤至少400公斤以上,作業費用(油、水、電)為每公噸一千一百元(柴油以現價23.4元/公升計算)。經換算,處理每盤育苗土所需之成本約為3元,和化學藥劑處理成本相當。不過有機秧苗的售價比慣行秧苗還要高,整體經濟效益還是提高許多。以蒸汽消毒土壤育苗,除了全程有機生產之特色,秧苗品質的提升更是重要的銷售賣點。   研發成果經試驗效果顯著,並辦理多場示範觀摩會推廣予農友。育苗業者可依此育苗土蒸汽消毒機搭配該場稻種溫湯消毒技術及水稻有機栽培育苗技術,防止由稻種、土壤及稻殼所帶來之苗期病害問題,使農民可選購無農藥處理之健康秧苗,使有機稻米產業穩定成長、提高品質、減少污染,提升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 圖:連續式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 圖:連續式稻種溫湯消毒機。 圖:蒸汽消毒育苗土(左)...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立春陰晴不定 農作防露菌病、烏骨病

立春陰晴不定 農作防露菌病、烏骨病 記者陳品雯/報導   近日節氣進入立春,俗諺說“春天後母面”,進入春天後,氣候多變,天氣變得冷暖無常,陰晴不定。宜花地區冬春之際東北季風強盛,低溫多濕,正是蔬菜露菌病及番茄晚疫病極易發生的時期,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友們需多加巡田,注意防範此兩類病害的蔓延。   露菌病主要為害蔬菜作物為葫蘆科之瓜菜類,以及十字花科等葉菜類。本病害最易發生的溫度在16-22℃,此時病原菌會從氣孔較多的葉下表皮進入,造成黃色小斑點,再逐漸擴大成受葉脈限制的黃褐色角型病斑,若在濕度較大且通風不良的環境,尤其如設施栽培之環境下,會促使病原菌從黃色病斑之葉背相對位置伸出白色霜狀物,並產生孢子釋放而迅速擴散。   番茄晚疫病危害番茄之葉部、莖部、葉柄及果實,被感染的部位初呈水浸狀圓斑並在合適的濕冷環境下逐漸擴大,莖部及葉柄被害時病斑黑化,被害部位以上之組織因缺水而枯萎下垂。另外,由於本病害在莖部及葉柄所產生黑色壞疽斑,在田間又稱作烏骨病。番茄晚疫病同露菌病,好發於16-22℃的冷涼氣候,且在高濕的環境下病斑上會布滿白色粉狀物,並隨著風雨吹彈快速擴散。   由於蔬菜露菌病及番茄晚疫病在高濕環境下發病嚴重,花蓮農改場建議農友可密切注意氣象預報,在雨季來臨前施用1000倍的亞磷酸(H3PO3)...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創新花宜地區農業經營 凝聚有機產業共識

創新花宜地區農業經營 凝聚有機產業共識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全面性推廣花蓮及宜蘭地區農村有機產業,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吸引青年農民從農,引導農友以有機農業守護家園,1月22日於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辦理「104年度創新農業經營與友善環境」課程,從守護宜蘭到創意行銷,獲得學員熱烈迴響。有鑒於此,花蓮農改場1月29日於玉溪地區農會再次舉辦研習課程,邀請花蓮南區認同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之農會、農友、休閒農場業者、民宿經營業者、青年農民、原鄉部落等共64位參與。   研習課程特別邀請在地對有機農業頗有成就的農友與行銷創意青年共同參與,並邀請玉里「奇客邦」社團從文化與藝術看農村發展。首先是發揮小農行銷創意的「天公伯ㄟ米」李林皇講述青年從農、綠生農法經驗,以及建立與消費者互動的心得。以農企業概念經營的牧蟲園有機農場顧問楊世卿暢談有機農法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介紹減少雜草防除之要領,並利用雜草製作有機堆肥,種植蔬菜以多樣性栽培及生物防治概念減少防治資材使用,...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開發特色農產業 為南澳原鄉開闢新契機 記者陳品雯/報導   為了輔導原住民地區農業發展,開發多元化及特色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月27日在大南澳教會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宜蘭縣大南澳地區有機油茶栽培管理班,有來自大南澳地區、南澳原鄉及外縣市農民學院學員共襄盛舉,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大南澳地區及南澳原鄉,位處宜蘭縣最南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嵐層疊、溪流清澈,是一個發展友善耕作的良好環境。目前大南澳地區由張興仁牧師組織當地農民成立大南澳地區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有機米的栽種,並以「牧師米」品牌行銷各地。南澳鄉以原住民泰雅族居多,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觀光景點及原始自然生態,而在地特色作物為段木香菇、山蘇、枇杷等。   黃鵬場長親自主持開訓,並表示農改場定期會到部落辦理訓練,減少族人舟車勞頓之苦及資訊不足困境,許多農民學院結訓學員亦接獲訊息特地撥冗到偏鄉來學習,顯示對農業技術有迫切需要。本次訓練主軸為苦茶,苦茶是長期作物,用心栽培種植後4、5年就可以有穩定的經濟產量,長...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有機村環境教育 啟動優質農村旅遊

有機村環境教育 啟動優質農村旅遊 記者陳品雯/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103年起輔導富里鄉農會協助有機村村民成立環境教育解說班,並透過一連串的訓練課程讓學員認識在地農業休閒與社區資源,整合區域性農業生產與休閒旅遊,提升富麗有機樂活聚落之遊憩品質。為了延續與加強學員之解說能力,於104年1月20日於富里鄉農會辦理「104年度富麗有機樂活聚落環境教育研習」課程,學員對課程安排及講師專業知識給予高度評價。   花蓮區農改場劉興榮課長也特別感謝富里鄉農會與有機村村民多年來的支持與鼓勵,未來有機村將朝向地產地消與六級產業發展,運用在地的人、物、地、產、景營造出有機村的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提供優質的解說服務與體驗活動,讓遊客認識有機村產業價值。   研習課程特別邀請台灣觀光學院研發長崔震雄與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光中,針對農產業六級化及環境教育實踐之課程前來分享實際操作之經驗,崔震雄研發長表示,過去講求消費者滿意度,現在六級產業追求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共鳴度,不只注重功能,更...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曙光海番茄 吹海風健康生長好鮮甜

曙光海番茄 吹海風健康生長好鮮甜 記者陳品雯/報導   位於花蓮豐濱鄉海邊的港口部落最近有一塊番茄田開始成熟了,紅紅的櫻桃番茄掛在枝條上令人垂涎欲滴,這是農友陳鎮妹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成功種植的有機小果番茄,由於有含鹽分的海風吹拂,造成番茄生病的病原菌並不適合生存,因此番茄植株十分健康,也因海風吹襲,別有一番風味。   陳鎮妹表示,當初海邊有塊地不知道要種甚麼東西,以前都是種植甜菜及野菜,經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員輔導,建議可以種植櫻桃番茄試試,因番茄可以在海邊高鹽土壤種植,且為抵抗這種逆境而自然使果實糖度提高。在花蓮農改場人員指導之下,從選擇品種、整地搭棚架及整枝修剪開始,到現在終於開始收成,目前每周可以採收50公斤供給部落的有機班契作銷售,剩餘的賣給朋友銷售,由於番茄風味佳,目前銷路大好。   農改場助理研究員王啟正表示,由於當初陳鎮妹農友想要種植高單價的果菜作物,而有機果菜類比較嬌貴,在潮濕多雨的花蓮必須使用遮雨設施才能種出少病害的有機果菜,陳鎮妹農友的農...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外海捕不到魩鱙魚 漁民赴議會陳情 罰款未結清禁止漁民出海捕撈 議長賴進坤裁示縣府再與漁業署協調

外海捕不到魩鱙魚 漁民赴議會陳情 罰款未結清禁止漁民出海捕撈 議長賴進坤裁示縣府再與漁業署協調 記者張麗英/報導   花蓮縣魩鱙漁民由花蓮區漁會秘書李凱民帶領下,於15日上午10點至花蓮縣議會陳情表達訴求,由議長賴進坤及議員林宗昆親自接見,並邀集花蓮縣農業處長羅文龍、漁牧科長黃耀興共同聽取漁民訴求,會中氣氛和諧、討論熱烈。   花蓮區漁會漁民代表表示,西部海岸距岸1000公尺深度6公尺,東部海岸距岸1000公尺,深度差不多有500公尺,花蓮海域與西部海域完全不同,政府應了解這個問題點,外海根本捕不到魩鱙魚,離岸500公尺內才有魚可捕撈,政府要了解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每天取締、裁罰。漁民在接收裁罰後與花蓮縣政府協調罰款分期繳納,目前均繳款正常且已繳納近半,但在今年要出海進行捕撈作業,卻禁止我們出海是何道理?   花蓮縣政府漁牧科長黃耀興向陳情漁民代表說明縣府處理立場,有關魩鱙漁業漁船規定於距岸500公尺以外海域作業,縣府係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之規範原則「禁漁區為距岸1,00...